??
武汉街头出现了一道亮眼的风景线。
由西门子参与的武汉市有轨电车线路——大汉阳现代有轨电车试验线于7月28日正式开通试运营。这一次西门子公司携手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,为该试验线上的21列100%低地板有轨电车提供了包括牵引系统、列车控制系统、制动系统和转向架在内的核心部件和技术支持。
有轨电车对咱们张江人民来说就是邻家小妹的存在,毕竟张江从2009年就通车了。
张江有轨电车
其实这种新式有轨电车还出现在天津泰达、苏州高新、南京河西、广州珠海等地。
?? 广州有轨电车最近玩起了“嘻哈涂鸦” ??
有轨电车是指采用电力驱动并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交通车辆,它由西门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、德国工程师维尔纳·冯·西门子首创于1879年,并在上世纪初风靡一时,后来因其“机动性差、噪音大、速度慢“ 而被冷落。不过随着现代城市尾气污染、交通拥堵等病灶不断恶化,新式有轨电车再获青睐,有轨电车正在国内许多城市兴起。目前,全球已经有将近150个城市开通运营现代有轨电车。
有轨电车正是拜西门子公司“所赐”,而在过去的三十余年,西门子与中国城市轨交,尤其是作为发展前沿的上海轨交系统曾有密切的合作:1989年,西门子就参与到上海地铁一号线的建设中;2004年,西门子又参与建设世界首条投入商业运行的上海磁悬浮高速列车。
这到底是一家怎样神奇的公司?
西门子业务在张江
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,有着140余年历史的西门子公司就与中国在工业、能源、交通、医疗等多个业务板块有着交流与合作。而西门子的在华医疗业务,与张江关联最为密切。
1992年,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(SSME)成立于康桥工业区,是西门子医疗业务领域影像及临床设备方面重要的全球研发、制造中心之一,致力于计算机断层扫描(CT)、X光、超声等诊断设备和相关医疗零部件的研发生产,以及相关客户服务。
2007年,SSME迁入了上海国际医学园区。
2014年,SSME自主研发了新一代高性价比的16层CT SOMATOM Scope。与此同时,SSME的CT软件开发团队与西门子医疗在德国的研发中心紧密合作,致力于高级CT系统的软件开发。同时,SSME还是除德国总部外西门子全球最大的X光产品研发和制造基地。
2015 年 10 月 1 日,西门子公司将医疗业务独立出来,成为西门子集团体系内的一个新公司,在中国乃至全球建立了单独的法人公司。西门子在开拓精准医疗以及人工智能+医疗影像领域表现得更加活跃。
西门子的热传导原理
在西门子看来,中国并非单一的产品消费地,中国拥有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愿意尝试新事物的巨大客户群,是发展世界级创新的理想之地。为此西门子不断加大其在华的研发力度。经过长期发展,中国成为西门子全球重要的研发基地。据西门子公司2016财年报告,其在中国拥有超过4500名研发人员和工程师,20个研发中心和超过11000项有效专利及专利申请。
我们大家都熟悉一个原理:一个点的温度可以间接地由其周边区域的温度值来进行衡量,套用这一原理,西门子公司在张江的业务发展也绝非孤立:据公开报道,截至2015年8月底,上海引进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已达390家,占全国的四分之一,其中,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中心更占全国三分之一,而其中的三分之二在浦东新区特别是张江集聚落户,包含在张江落户的跨国公司亚太研发总部企业达44家。这一集聚效应也极大地推动了上海的科技进步。
2016年7月,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在京发布《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2015》。
◆ 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比上年提高2.94个百分点。
◆ 上海在各省区市中排名第一,比2014年上升一位,2014年位居榜首的北京此次排名第二。
而据公开媒体报道,在此前的评价中,上海得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早已连续五年名列前茅。在2016年的评价报告中,在科技进步环境、科技活动投入、科技活动产出、高新技术产业化、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5个一级指标中,上海均处于全国前三。相对而言,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标上,上海排名还有提升空间。这也无疑成为张江发展的动力所在。
张江迈向全球的规划
有了20余年科技合作与产业发展的积累,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始寻求进一步的升级,与新时期中国的全球影响力相匹配。
科技合作超越国界,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,成就了张江的过去,也是其未来的重要支柱。还在2015年5月,为响应“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”,上海出台了“科创22条”提出 “继续完善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相关政策,进一步吸引支持跨国公司在沪设立研发中心。”根据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的相关报告,“科创22条”出台后,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及各类创新主体得到极大鼓舞。霍尼韦尔、阿斯利康等外企纷纷扩建或升格上海的研发部门。GE、西门子等大跨国公司在新能源、高端医疗设施、机器人等领域也加大了研发投入。这些跨国企业中国分部的影响力也开始跃出中国、辐射到亚洲其他区域。它们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,还带动了本土企业的创新发展。
通用电气(GE)研发中心
在继续拓展既有合作的同时,张江同样重视中国自主科研机构的引入。2016年2月1日,国家发改委、科技部批复同意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之后的一年中,张江努力营建世界级的大科学设施群,具备了成为“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”的硬件雏形:中国最大科学装置——上海光源,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综合性的大科学装置——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,以及中科院高等研究院、上海中科大量子工程卓越中心、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新药研发平台等拔地而起。
2011年,国务院同意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承担深化改革、先行先试的任务。2014年上海自贸区扩容,张江纳入其中。2016年,上海获批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核心承载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。可以说,张江具备多重政策的支持,其吸引力不言而喻。作为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核心功能区的浦东,选择了张江作为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,一场超越国界、融合多方科技、人才与资本的合作创新,正在紧锣密鼓之中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